近年来,威海市以建设全国信用示范城市为契机,于2018年创新推出“海贝分”精致城市市民积分。通过推行“海贝分”,实施“信易+”惠民工程,将诚信从无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处处看得见的分数、人人能得到的实惠,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形成“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在服务群众,引导社会良好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家城市信用监测中,威海市综合排名从2016年的全国地级市56名跃升到2021年5月的第4名(2019年7月—2020年9月,连续15个月保持全国第1名)。
一是加大数据归集力度,夯实“信易+”工程实施的基础。今年对“海贝分”加分指标进行了拓展,正面指标从193个,增加到556个正面指标,评价模型日趋科学完善。同时将外地来威务工人员纳入了“海贝分”,切实提高外来人员对威海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目前“海贝分”表彰奖励、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正面加分信息达到97.9万条,其中志愿服务49.1万条,慈善捐助20.1万条,无偿献血19.2万条。酒驾、吸毒、失信被执行人等扣分信息1.1万条。随着数据归集量的不断增加,群众的见义勇为、无偿献血等善行义举的信息被记录、展现、传播,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呼应了群众的诉求。同时,将违反《威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失信行为,纳入“海贝分”,发挥了“海贝分”规范引导社会行为、加强个人管理的载体导向作用。
二是完善丰富惠民政策,拓展“信易+”工程应用的场景。目前市级已出台激励措施66项,各区市发布激励政策498项,各镇街发布激励政策3975项,涵盖“信易贷”、“信易游”、“信易购”、“信易医”等多个领域。如,AAA级市民申请公积金贷款,根据惠民政策,贷款额度可放宽到账户余额的25倍。据统计,全市共设立信用基金6500多万元,各类应用场景2750处,组织各类活动1400多场次,受益人群达39多万人次。到医院就诊、图书馆借书可以不交押金,到景点旅游还有门票优惠等等,真正在全社会营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三是推进信用融合应用,做好“信易+”工程治理的文章。通过推行信用“五进”,将“海贝分”应用到公共秩序、公益事业、社会稳定等社会各领域,使“海贝分”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看不见的治理载体”,有力推动了基层自治。不少企业、部门在人员招聘、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方面,将“海贝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团市委、妇联等部门组织的“威爱而来”相亲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市民政局、医保局、军分区等部门充分用好“海贝分+”这个抓手,和国防动员、人口普查、节约用水、医疗保障等本部门业务工作相结合,取得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威海市用好信用“海贝分”做好治理文章》入选2020年中央改革办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