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 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创新六大举措,擦亮诚信品牌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24

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遵循“明礼诚信,崇实求真”的诚信教育理念,以诚信制度为依据、以诚信文化为引领、以诚信课程为载体、以诚信团队为基石、以诚信活动为依托、以信用评价为手段,构建起立体多元信用建设“诚信之花”。全力打造以实育人,以实慧人,以实成人的诚信校园新形态,引领全体师生诚信为人,诚信做事。

一、制度先行,强化信用监管

诚信制度,夯实基石。根据上级相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诚信承诺制度》《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信用管理制度》《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信用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将诚信教育制度化、具体化,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诚信组织,规范管理。学校严格按照议事会章程,落实信用采集管理职责,执行教师以及学生管理档案审核制度,领导小组定期逐个年级汇总教师和学生信用信息,每月第一个周,将上月的信用积分进行电子登记,及时上交信用议事会汇总认定,学校统一公示。

诚信记录,全程留痕。学校建立教师信用管理台账以及学生诚信档案,师生人手一份,按照学校制定的信用规则及时逐一填写。


二、文化引领,提升信用内涵

创建优美的诚信物态环境。学校切实做好尚实特色与诚信文化的有机融合,依托尚实特色文化,以“明礼诚信 崇实求真”为主题,推进环境文化建设,构建一台(诚信大舞台)、两屋(诚信书屋、诚信科学小屋)、两园(诚信花园、青实种植园),彰显丰厚的诚信文化,凸显尚实教育品牌。

创建和谐的诚信精神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展示诚信文化。将诚信教育融入课堂,以德育学科为引领,各学科联动渗透诚信教育,与和善课程、德育课程等校本课程相结合,唱诚信歌、写诚信文、读诚信书、画诚信画、做诚信事,将诚信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学生心中。

三、课程渗透,全员信用覆盖

建构起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德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信用课程实施新格局。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语文、英语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将诚信人物、事件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数学、科学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学校组建以班主任为骨干的诚信课程团队,开发了1-5年级诚信校本课程,借助古今中外诚信小故事、儿歌等形式,通过实地参观、访问,撰写观后感、体会达成诚信目标,引领学生“树诚信榜样,做诚信学生”。

四、团队聚力,构建信用共同体

诚信党员团队红色领航。把党员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探索正向激励措施,要求党员、骨干教师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教育育人、与同事团结协作以及对学校事务的关注程度等方面发挥领航作用,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

诚信志愿团队榜样示范。学校组建诚信志愿服务团队,采用“志愿服务+诚信体系”特色模式,积极招募教师参与社会诚信服务活动,树立志愿者诚信典型,让诚信在广大教师心中扎根。

诚信同心团队同频共振。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搭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协作的教育同心圆,弘扬诚信教育。


五、活动创新,深化信用应用

班级建设育诚信。以诚信作业、诚信考试、诚信卫生、诚信路队等为切入点,将诚信建设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更好地融入诚信班级建设。

七彩德育润诚信。将诚信教育融入德育活动之中,实现实践育人。结合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亲子绘诚信伞、共唱诚信歌、诚信蔬菜义卖、诚信演讲比赛等,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七彩活动浸润诚信之花。

评比活动促诚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与激励作用,开展“诚信教师”、“诚信少年”“诚信班级”“诚信家庭”等评比活动,并将以此作为师生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社团活动亮诚信。社团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各个社团根据各自特定,开展个性化诚信活动,让“诚实做人,为人处事讲信用”亮出个性色彩。

六、评价激励,凸显信用价值

学校积极组织打造“信用共同体”,以“海贝分”推广应用为抓手,通过信用评价积分机制,把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相关人群、相关活动纳入诚信建设中,全面构建“信用互联”体系。制定了教师“四爱”诚信积分评价,学生“三维”诚信积分评价。

现在全校形成了知信、用信、守信的浓厚氛围,学校老师深入社区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文明城建设、清扫卫生等诚信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居民了解诚信海贝分、宣传乳山诚信工作,共引导、帮助居民60余人次。学生中拾金不昧、诚信兑换、诚信借用、已经蔚然成风,自2019年以来,孩子们拾金不昧多达1.4万元。如今做诚信之人,行诚信之路,为诚信校园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已经成为一实小师生共同的坚守和承诺。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山东威海乳山)
主办单位:乳山市社会信用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 05001812号-8       公网安备 37108302000282号
举报电话:0631-6660206
举报邮箱:rssshxyzxbgs@wh.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