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信用文化历史展——(十一)孝义司马 于仲保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0-16

 孝义司马     于仲保

于仲保(约1302—1383),乳山寨司马庄人。据司马庄于氏谱书记载,于仲保为元朝元统年间进士(细分应为国子进士),曾任兖州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大司马。他秉性明毅,为官清廉,恪尽职守、敬畏百姓,忠孝两全。

宁海州南乡是邑内居民传说三圣母救民护生、化身大乳山的地方。母爱温润仁爱胸襟,孝道滋养忠诚禀赋,这是地域文化特征。与生俱来的人文承载,使于仲保天性中带有仁孝素养。他从小懂事孝顺,晨起请安于长辈,晚上睡前道安于大人;饭菜端上桌子,要等长辈先动筷;邻居馈赠果品点心,拿回家让母亲先品尝。少时良习,长大良材。

于仲保任职之地离家千里迢迢,但他恐怕父母挂念,每隔两三年必回乡探亲。他回乡不摆官仪,不坐官轿,不带官差,只带一仆人为伴。主仆二人骑马赶路。于仲保的家在于家庵,第一次回乡时,走到村北的棘子沟,他从马上跳下来,牵马步行进村。仆人问道,缘何距村还有六七里之远就下马步行?他说:“步行以示对闾里父老之敬,吾虽吃皇粮,岂敢忘前辈养育之恩。”仆人听后肃然起敬,到村之后,就把这事讲给族人听。回程时,于仲保也是步行至棘子沟再上马赶路。屡次回乡,皆如此。于仲保的清廉孝行,乡人盛赞。明天顺年间,村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官职为村名,将于家庵改为司马庄;棘子沟改为驾马沟,纪念他在此下马上马的嘉言懿行。

司马庄人以于仲保为光荣,以于仲保为楷模,形成仁孝忠义的家风,并代代传承。于仲保的六世孙于贡甫,任燕京苑平县知县,清廉爱民,政绩卓然。他每次探亲,也是来时在驾马沟下马、回时在驾马沟上马,继承于仲保的美德。于贡甫排行老大,父亲去世后,把自己的薪俸多用于弟兄姊妹读书、婚娶、求职等事宜。家庭和睦,家业也越来越兴旺。于贡甫告老还乡后,听说村里要建设于氏祠堂,就把自家的老宅让了出来,并捐款捐物,与族人一道,很快就把祠堂建好。族人公推于贡甫主持纂修《于氏家谱》,他以仁孝忠义为核心内容,拟订了于氏家训,把于仲保的大孝大义理念,以家族文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得到族人的认可并共同遵守践行。家训内容为:“吾家清白门第,诗礼旧族,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专意以办国税,勤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面心要平直,勿怀奸诈。事贵含忍,勿轻斗争,勿为奸诱,勿做强窃。不谈人非,常改己过,亡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诫。务行礼让之风,以成义和之族。各共勉之,勿忽家教。”

于仲保成功在他的人格魅力上,成功在他对后世的良好影响上。他廉洁奉公、仁孝忠义的高尚品质,影响了整个于氏家族,也影响了一个地方。于仲保的事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邑内公序良俗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恪守仁孝、清白做人在乳山世世相因,代代相传。善良的群体,淳朴的民风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坚固的基础。

文章来源:《乳山民间文学》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山东威海乳山)
主办单位:乳山市社会信用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 05001812号-8       公网安备 37108302000282号
举报电话:0631-6660206
举报邮箱:rssshxyzxbgs@wh.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