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饷惠民 刑洛书
邢洛书(1767—1824),字范九,号龙图,现乳山市夏村镇桑行埠村人。1774年开始练武习文,十几岁即武艺超群;1788年,中武举,授地安门把总;1796年,中武进士,之后历任淮安府都司、河标右营游击、海州参将、河标中军副将、江南徐州镇总兵官等职。 邢洛书早已被家乡人民神化,称他为武侠,飞檐走壁、武功高强,传颂他行侠仗义、铲除邪恶的事迹。邢洛书少时家境殷富,父亲邢銮是位医术精湛、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好医生,生性乐善好施,对邢洛书的影响颇深。同治《重修宁海州志》记载其父邢銮:“字金坡,附贡生,嗜学,工诗,笃内行,乐施予,精岐黄,遇贫而病者,则赠以药饵,且供其饮馔,愈而后已。乾隆五十一年,岁大饥,捐粟煮粥,设场放赈,自春徂夏,全活者不下万人。子洛书武科起家……”邢洛书的长子邢本,孝顺继母,爱护弟妹,德美才俊,感动乡里,志书上也有记载。对邢洛书本人,民间最喜闻乐道的是他擒和珅的事。 邢洛书任地安门把总时,嘉庆皇帝有一次夜查城门守备情况,东、南、西三门把总都不在岗,戒备松懈;唯北门把总邢洛书在岗,守备森严。邢洛书被嘉庆皇帝钦点为蓝翎侍卫。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皇帝决定逮捕大贪官和珅。派谁抓捕和珅?嘉庆想到了一贯忠于职守的邢洛书。初八日拂晓,邢洛书率侍卫来到乾清宫门外等候。待嘉庆皇帝在殡殿祭祀礼毕,起身去上书房之后,邢洛书率三名侍卫迅速进入殡殿。和珅见状,怒斥道:“尔等怎敢擅闯大行皇帝殡殿?”邢洛书回道:“有圣旨在此!”邢洛书随之拿出圣旨念道:“和珅欺罔擅专,情罪重大,着即革职,锁交刑部严讯,钦此!”和珅感到不妙,跳上供案想越窗而逃,邢洛书箭步跃到窗下,一个扫堂腿朝案桌扫去,只听“咔嚓”一声,桌子腿被踢断,和珅一头栽倒在地上,侍卫趁势而上,将其缚住。这时和珅还未从惊吓中清醒过来,已被侍卫牵拽而去。当日,邢洛书又奉命来到和珅府上,查抄了和珅家产,共查没其家财109号(种),其估价的26号(种),合银二亿二千三百八十九万余两。十天后,嘉庆皇帝宣布罪状二十款,下令赐和珅自尽。因抓捕和珅有功,邢洛书擢升为二级侍卫,授武德骑尉。 邢洛书为官清廉,体察民情,急民之急,需民之需。他任徐州镇总兵官之初,发现户部所拨银两比实际支出缺口8000两,据户部文书,缺口部分应在治属地征收。邢洛书体谅百姓之艰难,决定不增加地方赋税,而是自己筹集。他向同事和好友借来4000两,写信回乡求他四弟捐助了4000两。江南水患为多,他以治理河务、防备水患为施政之要。组织百姓浚疏河道、排除积水,变水淹地为耕田,深得百姓拥护爱戴。久劳伤人,邢洛书任江南徐州镇总兵官仅三年就身患重症,58岁时逝于官署,徐州举城涕泣,棺归故里时,泣送者达万人。咸丰初年,奉圣旨,其牌位入祀海阳县衙所属的乡贤祠。 邢洛书的墓位于桑行埠村北,墓葬为砖砌拱形上盖,上面复土。1958年,村民为取墓砖用,将坟墓挖掘。木棺开启后,村民看到棺内盛满液体,遗体在药液中保存得完好无损。邢洛书的遗体面部红润清晰,身着红袍衣,黑马褂,头戴官帽,项系朝珠,脚穿朝靴。遗体上盖缎被,下铺缎褥,头枕长约40厘米、厚约15厘米的麝香枕。开棺4小时后,遗体开始腐烂。墓室内有一高60厘米、宽25厘米小石碑,简要地记载着邢洛书生平经历。墓碑碑文云:“邢公讳洛书,字范九,号龙图,先世安徽,迁文邑望岛村,后又迁海阳县桑行埠村。公赋性磊落,中式乾隆戊申武举,嘉庆丙辰进士,钦点蓝翎侍卫,历官漕标都司、河标右营游击、海州参将、河标中军副将、江南徐州镇总兵。公性平,政绩著于河槽两务者居多,其善政不能枚举,详悉俱载在史馆。任徐三载,僚属权和,兵民当戴。五十八殁于官署,士民近思,涕泣送之。咸丰三年又奉旨祀乡贤。生于乾隆三十二年五月十七日辰时,恶于道光四年八月十五日辰时。元配氏于、继配氏章俱。”碑文与史料记载一致。 回顾邢洛书的功绩,勇擒和珅立下了大功。大贪官和珅民愤极大,其贪腐行为给朝廷造成人事上、财产上的重大损失。据梁启超估算,和珅贪污侵占的全部财物折银八亿两,抵得上朝廷10年的收入。邢洛书到江南任职后,又在徐州率领军民治水,功绩非凡;捐饷惠民,感人至深。任江南徐州镇总兵官时,为二品官员,薪俸不低,但他把俸禄多用于社会事业、接济贫困,自己生活却很节俭,深受任职地人民的爱戴。 文章来源:《乳山民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