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充分发挥“信用+”在基层治理中的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乳山寨镇赤家口村结合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积分制+矛盾纠纷化解”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是全面推进“美德信用+”体系建设。将“积分制”管理与移风易俗、乡风建设等结合起来,对6大项,30个小项进行赋分,让群众的行动变为可量化的积分。积极探索“积分制+”,融入村级建设,配套建立“积分超市”,主要以各类日常生活必需品作为主要兑换商品,村民凭积分就能兑换。让“美德信用”成为村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到的奖励,从“站着看”到“拍手赞”,“抢着干”的村民越来越多,实现以“小积分”带动“大信用”。
二是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推广工作。将移风易俗纳入村民信用管理,设置移风易俗“红黑榜”,利用村级公示栏带动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等现象,积极推广“喜事新办”等做法。一方面,坚持教育引导和强制约束相结合,将村民操办红白事的情况与信用积分挂钩,红白喜事“简”能积分、家庭关系“和”能积分、公益服务“勤”能积分,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节俭”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另一方面,加强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建立美德信用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从摒弃高价彩礼、简化红白喜事流程,到倡导文明祭祀、反对铺张浪费等,把移风易俗相关政策精准、生动地送到每一位村民身边,让美德有价、信用有用根植心中,引导村民提升道德素养,践行文明公约。
三是打造“信用积分+志愿服务”模式。建立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的星级认定、公共服务、评先树优等志愿服务嘉许回馈机制,推行了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办法,村民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可获得积分,明确参加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移风易俗等美德行为的奖励分值,让志愿服务“有德”也“有得”,累计开展“扶老助困”“村庄美化”“关爱困难儿童”等志愿活动500余场。不仅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传递了社会温暖,更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了“奉献-积累-回馈-再奉献”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乳山寨镇赤家口村将积极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引导群众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树新风,对基层治理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参与,解锁乡风文明提升与治理效能增强的“双重密码”,探索出一条移风易俗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栏目直通车






